通化市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15年07月28日
    今年,在通化全市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通化市鸭园镇采取“典型引路、基地带动、多业并举、科技富民”的发展思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建设蔬菜基地,丰富农村“菜篮子”
  
  建设青椒种植基地。向阳青椒基地发展青椒220亩,品种优良、天然无污染,使得产品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在通化市场上占有一定比例的份额。建设新菜田项目。此项目建设利用国家项目资金建设50栋新型高标准日光温室,目前已开工,预计年底前建成并投入蔬菜生产。这个基地将带动全镇棚膜经济发展,丰富全市的菜篮子工程。
  
  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发展食用菌90万袋,主要集中在四道江全优菌业、向阳绿源山、东热老把头三个专业合作社。其中,四道江全优菌业计划发展黑木耳45万袋,向阳绿源山计划发展黑木耳20万袋,东热老把头计划发展黑木耳10万袋,以此带动农户发展15万袋。大力发展花卉基地建设,全镇花卉苗木共完成320万株,其中旭东花卉基地200万株,西热春兰花圃70万株,向阳村及其他小户50万株。发展向阳精品花卉——君子兰基地,依托长春君子兰协会,以解云海为龙头,2014年实现君子兰发展数量40万株。年出圃君子兰成品花20万株,年创产值400万元。
  
  发展特色养殖基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向阳村以鸿利牧业为龙头,带动养殖生猪大户10户以上,计划年发展生猪1.2万头;四道江村以名扬猪场为龙头,年发展生猪1万头以上。同时培育各类大户典型及科技示范户,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大户典型和科技示范户在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2014年,发展各类专业大户80个,其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种养大户或综合大户达到30户以上。
  
  为保证各项产业发展达到预期目标,镇农业办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科技指导与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集中组织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传授致富信息。同时对产业大户、科技示范户进行专项技术培训。农业科技人员将全程跟踪重点产业的技术指导,保证了各项产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