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促环保 “首都蓝天行动”公布阶段性进展
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时间:2016年09月05日
2015年4月20日,《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系列成果发布之“首都蓝天行动”专场在北京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作为专项行动计划的牵头组织单位,北京市科委会同专项项目承担单位发布了专项系列成果,并回答了媒体提问。 

  去年4月14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实施《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积极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服务民生重大需求提供科技支撑,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 

  据介绍,“首都蓝天行动”专项是行动计划确定的12个重大专项之一,是市政府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在科技支撑方面的重要举措。该专项部署了四项重点任务,即:大气污染成因与预警预报研究、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重点污染源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到2017年,建立动态高分辨率的污染源排放清单,提高重污染天气的预测预警准确率,推广应用20万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生物燃气形成约2亿立方米生产能力,全市工业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比2012年累计减少50%左右,燃气工业锅炉氮氧化物排放大幅降低,促进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专项实施已有一年,市科委立项支持了70余个项目(课题),以应用为导向,重点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核心产品研制、成果示范和推广应用,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为本市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科技支撑。一是在顶层规划设计上,发布了本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科研工作方案;二是研究大气污染现状、成因及预警预报技术,开发源解析分析仪器及排放监测设备,为本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决策提供依据;三是制定完整的政策体系,推进私人购买新能源小客车,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四是针对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粉尘颗粒物、餐饮油烟等污染物减排,开发形成了低温脱硝催化剂、喷淋式烟气余热回收设备、炭吸附油气回收系统等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推动重点污染源防治,并积极推动农村地区压减燃煤、燃煤替代工作;五是积极推动了京津冀区域科技合作,通过成熟技术产品征集发布,联合组织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推动区域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 

  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海湾环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就本单位的技术成果及相关实施案例情况做了详细介绍。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光连介绍,2015年启动了“首都蓝天行动科技示范工程后补助项目”招标工作,拟在京津冀范围内,评选一批技术先进、实施效果好、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工程,作为首都蓝天行动的典型案例,财政科技经费给予后补助支持。 

  此外,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科技部门联合推动的“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已于4月11日成立,该联盟整合了京津冀钢铁生产企业、节能减排机构、高校院所及金融机构等70余家单位,集成技术、金融和市场用户资源,搭建“政产学研用”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区域的快速产出、转移、落地转化,打造一条京津冀钢铁行业的生态价值链。目前,在联盟搭建的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上,已达成京津冀节能减排融资额度300亿左右。市科委有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由金融机构(银行、投资机构等)提供节能减排工程融资支持,市科委将组织联盟骨干企业与河北、天津重点区域进行对接,对区域内重点钢铁生产企业整体打包进行节能减排诊断,提出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建议,以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环境管理方式,实施一揽子节能减排改造工程和产品升级工程,并协助地方政府建立减排工程在线监测系统,建立起绿色金融支持、第三方运营、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全新重点污染源减排工作模式。前期以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试点进行推进,待模式成熟后逐步扩展到建材、石化、电力等其他重点工业污染行业,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做好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