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是个“宝”,可变肥料和燃料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15年09月17日
    来安县张山乡小麦种植面积达24000亩。“三夏”时节,该乡通过广播、短信、流动宣传车和干部上门入户等方式,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让每家每户知晓秸秆还田的好处。同时,以收割机手、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种粮大户为重点,开展农机、农技一线服务,及时解决秸秆还田操作中的技术难题。
  
  “全乡目前收割的小麦,大部分实现了秸秆肥料化。不仅如此,在张山,燃料化利用也是条好出路。”张山乡宣传委员朱久彬介绍说。
  
  在位于S312省道张山乡长山段的滁州森禾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的厂房里,粉碎的小麦秸秆、燃料棒成品堆成了山,“这是成品区,里面有8毫米和10毫米两种规格光溜溜的燃料棒,你们别看它小,能量并不少!”企业负责人周良山说,他们把木屑、树皮、油菜秆、小麦秸秆用量进行科学配比,生产出来的燃料棒热值不小于3900大卡,使用它前期投入少、污染少,受到政府和企业的欢迎。
  
  县里、乡里全面落实生物能源企业优惠政策,对企业利税实行即征即免,在企业投产初期,帮助企业申报40万元项目资金,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乡里积极做好秸秆燃料化利用宣传工作的同时,还帮助企业寻找闲置厂房、场地,扩大企业仓储规模,放置更多原材料。
  
  “产品供不应求,销售网络已覆盖到南京、滁州、合肥等地!现在生产能力不够,我们准备再上一条生产线,添置2个打捆机!”周良山兴奋地说,今年企业已在长山村、庞河村、桃花村、郭郢村设了4个集中收购点,先后收集了150吨左右的小麦秸秆。
  
  对于原料问题,周良山一点也不担心,他表示,小麦等农作物20亩田基本上能出1吨秸秆,1吨秸秆现在收100元,“这在农村还是很有市场的,这两天卖秸秆农民打来的电话不断!”